前篇

1887 旅港番禺會所前身番邑敦義堂成立於香港。
1919 組織正名為「旅港番禺會所」(會所)。同年徐仁壽先生創立華仁書院。
1921 會所開始於港九兩地設男女義校七間。
1929 本校未來的創辦人高福申先生畢業於華仁書院。
1935 高福申先生當選華仁書院舊生會創會校長,連任十二年至1947年。
1941 香港淪陷,會所義校停辦。
1952 在高先生支持下,會所於灣仔洛克道154-156號和高士打道155-158號(分別為僑光中學和華僑中學校舍)復辦兩間免費夜校。
1960 政府將司徒拔道肇輝臺一萬八千平方尺的地段撥給會所興建新校。
1961 肇輝臺新校建築費五十萬元,政府免息貸款及津貼二十萬五千元,會所須自籌約三十萬元。一月二日,會所於英京酒家啟動建校募捐,會所主席高福申以高德成堂名義帶頭認捐十萬元,其他善長踴躍響應,即日已籌逾二十萬元。
1962 香港華仁書院停辦小學五、六年級。
1963 番禺會所學校奠基典禮於六月七日舉行,高福申主席主禮。九月開課,高主席任校長。會所停辦夜校。

創校與發展

1971 會所與華仁書院耶穌會神父商討合辦小學事宜。巴烈德神父1962年卸任中學校長後,1970年再被委任為校長。按連民安神父憶述,高先生與巴神父互相認識,他們明白兩間學校多年來面對的困難:教育司署為華仁書院規定的中一入學安排很不理想,而番禺會所學校鄰近最少有十二間小學,當中很多有聯繫中學。雙方認為將番禺會所學校變成為華仁書院的直屬小學,對中、小學的發展都會有利。會所與耶穌會六月簽妥合辦合約,九月正式合辦重新命名的新校「番禺會所華仁小學」。按連民安神父憶述,他從九龍華仁書院被調來本校,成為創校校長。巴神父任校監,並安排了一位在教育界已有多年經驗而且又能幹的華仁舊生林英偉老師,協助連神父為這所包括上、下午校的學校發展學務、招生、留用原校教師、聘請新教師等工作。
1972 一位1972年(第一屆)的畢業生這樣形容第一年當本校校長的連神父: 「因為我們的數學老師必須花大部分課時教同學中文算術,連神父每週花不少於五個小時,給我們三個人特殊指導(只有我們在升中試中報考英文算術)。如果我們在升中試中取得成功,我們當然要感激我們的校長。 連神父有很多事情要做,從早到晚都很忙。他要上課、小息時關顧學生、為落後的學生上輔導課、見家長,還要做其他千百樣的事情。他雖然很忙,但從來不會懊惱。我從來沒有見過他發脾氣,即使我在他給我的測驗中重覆犯錯,他也不會發脾氣。 我信任,尊重和愛我的校長。」 隸屬香港華仁書院港島十五旅的幼童軍於十一月成立。
1973 7月16日,颱風黛蒂襲港,本校於禮堂舉行第二屆畢業禮,高福申先生授憑。下午三時天文台懸掛八號風球,簡單而隆重的畢業禮在烈風和大雨中完成。
1974 華仁書院各神父從多方面支援本校:高伯仁神父每月到校為公教同學辦告解聖事,江之和神父借出操場讓本校舉行重要體育比賽,歐陽理神父協助進行小一入學試,校長巴烈德神父借出禮堂讓本校舉行周年音樂會…。 開始委任五、六年級學生為金魚缸管理員,打理六缸金魚。 十五旅幼童軍於八月首次舉行宿營,地點是香港大學前宿舍馬禮遜館。
1975 學校成立花卉組,成員共九人,在天台和操場設有花卉園地。
1976 如往年一樣,學校本年發出小一入學試表格一千八百份,於二、三月期間利用四天假期舉行面試。全校教職員雖損失假期,仍全力做好面試招生工作,共花逾月預備圖片、問題、錄音帶、道具等物資。試題重點不在中、英、數而在幼童注意力之集中,理解及思考力之強弱。
1977 最後一屆升中試,全校一百八十多名應考學生,一百二十多位升讀香港華仁書院,數學成績達一級者共五十八人,中英數總成績達最高等級X1者共三十六名。 校長連民安神父及居鳴海主任榮休,林英偉副校長轉任校長。連神父轉任校監,他憶述校長任期內最難忘的事,是校舍很多地方(包括操場、走廊和課室)都危機四伏,而教育司署當時給學校的每年維修津貼都不足夠,校舍內破爛的設施往往要等很多年才有足夠經費修理好。到了後期,政府和會所給予的維修津貼才有增長。
1978 3月21日,會所會長高福申先生逝世。連民安神父在訃聞回憶說,番禺會所華仁小學就是憑高先生之力而成立,而本校禮堂命名為「德成堂」,就是為了紀念高先生之慷慨及培育後輩的善心。 校監連神父調任澳門利瑪竇中學校長,黎烈德神父接任校監。
1981 校監黎烈德神父離任前在周年信息中形容政府為每班提供1.1位教師的班師比例是「令人絕望的不足」。 連民安神父再次擔任校監一職。
1982 早前從廣州到港的鄧以明總主教到校與師生見面。 足球校隊連勝八場,蟬聯東區校際足球比賽冠軍。林旭明同學於校際朗誦節奪得岑維休盃和蘇紹興盃兩大獎項。
1984 足球校隊五場射入二十一球,再次成為東區校際足球比賽冠軍。
教育司署建議的圖書館改善工程通常需要多至四年的時間完成,但在本校卻於一年內完成。
創校老師馮聖康老師和葉哲豪老師退休。
1986 會所教育主任何永安主任和校監連神父回顧創校十五周年來的發展: 「全校上下午共二十四班,學生人數稍逾一千一百人,其中番禺子弟佔十至二十名。校長領導六位主任、二十三位教師、兩位書記、五位職員工作。」(何主任) 「直屬學校的角色使學生受益匪淺。當家長頗肯定他們將來選擇的中學時,他們更願意協助學校。大部分學生不用懼怕升中後大家會被分散至很多用全新方法和價值辦學的學校。他們將繼續維繫小學期間建立的友誼。直屬制度移除了家長對升學的主要憂慮,亦因此移除孩子們同樣的擔憂,令他們在更穩定的環境下成長。
中學從一開始就受益。學生的平均年齡開始下降,數年間全校學生年齡達到適當水平。。。學校的各種活動也得到了很大的幫助;因為互相認識的中學生很快就能夠組織他們的學會。同一學校裡的青少年在類似的環境而非在繁雜不同的環境中成長多年,有助他們建立穩固的內心世界。」(連民安神父)
1987 副校長向校務會議作出報告,內容包括: · 各科每週功課量:中文四次;英文四次;數學三次;社會、科學、健教及聖經各一次;歷史由教師決定。 · 學生每日應撥出五或六段時間(每段25至30分鐘)溫習;首兩段用於做功課,其他用於覆閱。工作時要專心,每兩段之間要休息或遊戲。
1988 校董會主席兼創校校董何鏡波先生四月16日與世長辭。
足球校隊連續五屆奪得東區校際足球比賽冠軍。
1989 創校老師兼會所教育主任何永安主任病逝。
1990 黃效敬同學勇奪校際朗誦節朗文盃、育羣盃、周炳盃及獎學金、和聖經故事演講比賽初級組冠軍。
1991 運動校隊大豐收:東區校際足球冠軍、東區校際乒乓球高級組及初級組冠軍、東區校際羽毛球冠軍(1992蟬聯以上三項冠軍),全港區際乒乓球高級組及初級組冠軍。
1992 創校老師陳碧雲主任榮休。
龐興傑和汪卓麟(學界埠際代表)分別於全港精英游泳比賽(50米蛙)和全港精英乒乓球比賽奪得冠軍。
1993 港島十五旅幼童軍榮獲香港總監挑戰盾總冠軍。李妙儀老師在職期間去世,令人懷念。
1994 林英偉校長榮休,譚黃金蘭副校長獲委任為校長。
是年升讀香港華仁書院人數為歷年最高。
1996 創校二十五週年,學校出版紀念特刊。
全體教師於嘉諾撒靜修院舉行依納爵教學法進修日,由狄恆神父及陳岡先生擔任講者。
創校老師陳慶明老師榮休。
十一月五日,譚黃金蘭校長獲港督彭定康頒發童軍總會的功績榮譽勲章。
1997 港島十五旅幼童軍參加六天馬來西亞六天外訪團。
1998 港島十五旅幼童軍再奪香港總監挑戰盾總冠軍。
譚黃金蘭校長榮休,李少莘副校長獲委任為校長。
運動會場地由九龍華仁書院轉為香港仔運動場。
1999 運動校隊大豐收:東區校際足球冠軍、東區校際乒乓球冠軍、東區校際羽毛球冠軍,東區校際游泳乙組4x50米自由泳冠軍兼破大會紀錄。
2000 東區校際游泳甲組4x50米自由泳冠軍兼破大會紀錄。
李少莘校長榮休,林團沛副校長獲委任為校長。
2001 連民安神父以校監身份連續服二十年後,校監一職由狄恆神父擔任。
推行「金銀章獎勵計劃」,鼓勵、推動及嘉許學生的全人發展。
2002 本校成立家長教師會及籃球校隊。
2003 香港華仁書院譚兆炳校長向明報(一月二十三日)表示,校方決定耗資一億元改建部分校舍;並將中一至中五每級的班數由當時4班增至5班,以便提供足夠學額與本校成一條龍。擴班計劃最終沒有實行。
本校成立排球校隊。地下後梯空間改建為圖書室。
完成學校改善工程:學校正門旁的兩個車房改為兩個特別室,其一用作為家教會室。小食部旁的空間改建為活動室(鏡房),一邊牆壁安裝了落地大鏡。鏡房與學校後門之間為增設的社工室。禮堂內之禮台加裝活動間隔,平日關上作為音樂教室,自此,音樂科與電腦科各有其獨立的教室作上課之用。禮堂旁的桌棋室改為特別室,後用作為英文室。由於教師人數逐漸增加,三樓之小聖堂改為教員室。操場方面,由於後樓梯地面範圍(原置有馬騮架)改建為圖書室,故須增建一道鐵樓梯接連一樓與地面球場。
2004 東區校際游泳甲組團體冠軍及乙組團體冠軍,兼破三項乙組大會紀錄。
蒙會所會長黃卓榮先生捐款,黃卓榮多媒體電腦室啟用。
2005 泳隊蟬聯東區校際游泳甲組團體冠軍及乙組團體冠軍,兼再破三項乙組大會紀錄,並破港九區賽乙組50米背大會紀錄。
港島十五旅幼童軍再奪香港總監挑戰盾總冠軍。
落實教師共同備課機制,優化「學與教」。
2006 泳隊蟬聯東區校際游泳甲組團體冠軍及乙組團體冠軍,兼破三項甲組大會紀錄及一項乙組紀錄,並破港九區賽甲組比賽四項大會紀錄。
2007 狄恆神父卸任校監,由勞伯壎神父接任。林團沛校長榮休,錢耀堃副校長署任校長,2008年正式擔任校長。
勞神父為後園的聖母像主持祝聖禮。
2008 英文科引入Process Writing寫作教學。
學校與家教會協作,出版《華小文集》。
2009 政府在公營小學一年級開始,逐年推展小班教學至六年級。在實施小班教學的學校,以25人為標準班額。本校雖然屬於維持大班教學的學校,但小一學生人數亦須從四十多人減少,標準班額為30人。
英文科開展 Young Writers Project。
本校足球隊囊括香港學界體育聯會小學足球比賽三項冠軍,包括:1)全港小學校際五人足球比賽冠軍,2)港島東區小學校際足球比賽冠軍,3)代表東區參與第八屆全港小學區際足球比賽,獲得總冠軍。
2010 學校組成手鈴隊。
英文科出版第二期English Young Writers。
2011 學校慶祝四十週年,於灣仔伊館舉行校慶綜藝晚會,並出版紀念特刊,舉辦校慶恩祭、足球比賽、親子郵票設計比賽、校友回校日等。首次舉辦水運會。
2012 教育局將北角百福道新校舍分配給本校辦學團體,供本校轉全日制之用。
校友會於九月正式成立。
「旅港番禺會所」更新本校學生電腦及相關軟件;校董會接受家教會贊助45部iPad予本校學生使用。
七月,在颱風襲港期間,本校後門毗鄰斜坡之大樹坍塌, 橫卧斜路,亦毁壞了學校部分外牆,該處外牆進行了緊急維修。
2013 錢耀堃校長退休,由時任九龍華仁書院校長的陳岡博士接任。書記趙宏琪先生退休。
成立紅十字少年團第119團,為本校學生提供培訓,以銜接中學紅十字團隊。連續十年,獲頒香港學界體育聯會小學東區金獎學校,獲得「十連覇」殊榮。
2014 學校透過公開招聘委任學務副校長,並設立助理校長職位。學校成立法團校董會。
學校手鐘隊奪得校隊手鈴比賽手鐘初級組金獎。
學校因「佔中事件」停課,復課當天舉行特別公民教育課及祈禱會。
2015 本校於香港花卉展覽奪得八獎,包括小學組冠軍及全球學校總冠軍。
陳岡校長應邀到台灣輔仁大學出席「天主教教育宣言公布五十週年教育論壇」,介紹本校的天主教辦學特色。
本校與其他學校聯合邀請英國威尼斯校長Bethan Hocking到港,介紹「教師專業成長三人組」的教師發展模式,並親臨本校進行觀課後回饋指導。
東區區議會和立法會財委會分別通過支持本校北角新校舍工程及批出撥款。
創校教師盧元偉助理校長和嚴志堅主任榮休。
2016 本校北角新校舍工程於三月動工。
本校首次為全體小五學生舉行八天的北京歷史文化科技普通話沉浸課程。
本校首次以歷奇形式舉辦家長教育課程,協助小一新生家長認識本校辦學精神。
本校為五、六年級同學開始舉辦「認識自我生涯規劃」職場體驗活動。
本校校長和教師前往柬埔寨沙勿略耶穌會學校和悉尼的聖依納爵書院和聖類斯書院進行交流考察。
2017 學校首次參加新加坡科學中心舉辦的國際飛行器大賽,在超過二百三十多隊參賽隊伍當中,榮獲全場總亞軍、最長飛行時間冠軍(兼破大會紀錄)及最遠飛行距離亞軍。
2017 7月 在香港中學辯論英語辯論比賽(小學組)決賽擊敗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蟬聯冠軍。
本校合唱團獲邀參加「2017世界青少年合唱節」,榮獲銀獎。
本校首次舉辦的動力滑翔機飛行遊學團在澳洲悉尼和墨爾本舉行。
2017 8月 校長陳博士和鄧副校長分別以國際顧問團成員和視藝科教師工作坊培訓人員的身分在柬埔寨沙勿略耶穌會學校服務。
2017 9月 校方發表本校探討轉制直資第一輪諮詢後分析及建議報告。
教職員、家長和同學參加肇輝臺校園中秋節晚會。
校友會為連民安神父慶祝104歲生日。
2017 11月 於港島東區小學校際學界游泳比賽奪得甲組團體亞軍、乙組團體季軍和丙組團體優異獎。
英文集誦隊在香港校際朗誦節(小一至三,市區組)獲得季軍。
校方出版由三至六年級同學撰寫的英文創意寫作文集Writing Beyond.
衝上雲霄學員、飛行領袖和校長老師們前往成都和番禺,分別參觀製迼「殲20」的成都飛機製造廠和與祈福英語實驗學校進行科學課交流。
2017 12月 本校聯同澳門利瑪竇中學舉行第三次的教師懇談營。
連民安神父最後一次與本校教師一起慶祝聖誕。
2018 1月 辦學團體旅港番禺會所宣布接受本校直屬中學香港華仁書院的轉制直資計劃。
本校於第四屆「全港小學數學挑戰賽」勇奪最積極參與獎和小六組團體賽亞軍。
田徑隊於港島東區小學校際田徑比賽取得甲組團體亞軍及乙、丙組團體冠軍。
2018 2月 旅港番禺會所副主席及本校資深校董何大至先生病逝。
泳隊於22屆新春冬泳賽(九歲以下組)奪得亞軍、第六及第七名。
家教會舉行肇輝臺校園新春盤菜宴。
合唱團在校際音樂節外語歌曲組奪得季軍、中文教堂音樂組亞軍。
2018 3月 本校在香港花卉展覽奪取多個獎項。
三位同學榮獲「中國語文菁英計劃」團體寫作亞軍和個人銅獎。
學校亦嬴得全港小學校際英文詞彙比賽全港冠軍。
2018 4月 創校校長連民安神父4月1日逝世,並於4月14日出殯及下葬。
六年級學生到北京參加八天歷史文化科技課程,師生與姊妹學校中關村第四小學進行同課異教專業交流。
衝上雲霄校隊於新加坡國際飛行比賽奪得飛行理論亞軍和滙報季軍。
弦樂團於聯校音樂大賽獲得銀獎。
4月14日舉辦「告別肇輝臺鄰里歡聚綜合表演」。21-22日舉辦「告別肇輝臺校園校友開放日」,超過三千名校友及家人出席。
小六及中一校友飛行領袖與校長、老師於4月27-28日於柬埔寨沙勿略耶穌會學校為當地中、小學教師和學生主持STEM工作坊,同日英文科及數學科老師向全港教師分享校本支援成果。
2018 5月 手鈴隊於校際手鈴比賽-手鈴初級(小學組)榮獲金獎。
百福道新校舍原定5月31日收樓的日期要延遲至6月15日。
2018 6月 北京同心實驗學校(農民工子弟學校)師生到本校交流,寄宿於六年級學生家庭。
2018 7月 法團校董會決定因新校舍工程質素表達校方安全、衛生及有效使用的要求,2018年9開學時將在肇輝臺校舍繼續上課。
2018 9月 本校第二年獲得優質教育基金資助,推行以本校為核心學校的評估素養主題網絡計劃,本校繼續作為核心學校,與另外三間學校(東華三院鶴山學校﹑石湖墟公立學校和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透過中文及數學科知識能力分層架構以配合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與老師們進行共同備課、觀課、評估及評估後的跟進。
2018 11月 十一月二日本校游泳隊參加了由香港學界體育聯會舉辦的港島東區校際游泳比賽,各組隊員均能發揮水準,盡展所能,取得三項破紀錄的卓越成績(丙組50米蛙、50米自和4X50米接力)。
2019 1月 學校公布第二年以校本開發「耶穌會4C」表現指標進行自評的結果,其中情緒社交能力和體能方面比上一學年有進步。
2019 4月 4月4日是最後一天在肇輝臺校舍上課。遷校行動隨即展開,4月23日開始在百福道新校舍上課。
2019 7月 7月5日首次於新校舍舉行畢業典禮。
7月7日本校五、六年級(A隊)和三、四年級(B隊)足球隊分別參加在麥花臣遊樂場舉行的「賽馬會五人足球盃」總決賽,在超過一百多間小學參賽隊伍中勇奪兩個組別(13歲以下男子組及10歲以下男女子混合組)的全港亞軍。
7月8日在學校禮堂舉行「創造傳奇」籌款音樂會。
第一次在一年級下學期加入數學、常識及倫宗科多元智能評估(非紙筆評估)的考核內容。
2019年9月申請一年級候補生的人數比上年大幅增加超過28%。
2019 9月 全體教師到上水聖保祿樂靜院參加五年一度的「教師懇談營」,為期三日兩夜。
本校第三年獲得優質教育基金資助,推行以本校為統籌學校的評估素養主題網絡計劃,支援另外三間學校(石湖墟公立學校、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和東莞同鄉會方樹泉學校)的中文、常識及數學科教學。
2019 10月 開始在所有年級推行「自理能力」校本課程最後一部分,即培養學生管理學習的能力。
2020 1月 1月11日由教育局楊潤雄局長及香港教區湯漢樞機分別主持新校舍開幕禮及祝聖禮,典禮上首演原創雙語音樂劇「華仁薪火九十載」,同日進行校史室開館儀式。
1月舉行了本校第一屆學生會會長選舉,由六勤班的蔡明軒同學當選,隨後成立了學生會內閣。
2020 2月-
7月
因新型冠狀病毒而長期停課,改為網上教學,六月復課後,先後舉行了三、四年級的區本跨學科全方位學習活動,但七月中再度停課。除了五年級呈分試之外,所有考試取消。
7月舉行了本校第二屆學生會會長選舉,由五禮班的姚正樂同學當選。
2020
7月
政府因疫情關係於7月30日停止全港食肆午市堂食,不少在職人士沒有地方吃午飯。本校立即公布開放有蓋操場,供有需要找地方吃午餐飯盒的公眾人士使用進餐。在政府恢復午市堂食之前,每天有數位校外人士在校內吃午飯。
2020
9月

9月1日開學禮上,校監勞神父為小聖堂「耶穌會聖人及創校校長彩色玻璃窗」舉行揭幕禮。
因2019冠狀病毒病長期停課,自2019年12月後未能進行測考,因此校方於9月8至11日停止面授課堂期間,透過zoom為在家的學生進行「特別評估」,10月派發評估報告,讓家長、學生及老師能於新學年開始時客觀了解自2019年12月以來學生的學習成果及需要。其他網課模式包括發放網上教學短片和實時視像互動課堂。
校方第一次為校隊隊長及副隊長舉辦領袖培訓課程。
教育局於9月23日恢復小一、小五和小六上午面授課堂,9月29日恢復小二至小四面授課堂。無法面授大部分的課外活動,部分改為zoom課堂,部分取消。

2020
10月

本校同學組隊參加第六屆《基本法》全港校際問答比賽,榮獲小學組亞軍。
第一屆學生議會議員分別由高小學生選出及校方委任,各佔人數的一半,於10月27日宣誓就職。

2020
11月

第七十二屆學校朗誦節於11月以「錄影模式」舉行,學生須將其表演錄製成影片及上載影片到大會平台。(其後學校音樂節有同樣安排)
舉行五十周年金禧校慶標誌及吉祥物設計比賽。
小二至小四有三班同學因政府收緊上呼吸道感染停課的準則而需要班本停課。
「關社大使」籌辦編織圍巾「送暖行動」,學生於小息時到社工室學習編織圍巾,最後連同撰寫的心意卡一同送贈給社區長者。

2020
12月

因應疫情繼續惡化,教育局決定由12月2日起停止小學的面授課堂及校內活動。學校第一次以zoom形式舉行聖誕聯歡會,並同日公布第一屆「聖人扮演大賽」得獎者名單。

2021
1月

教育局宣布1月11日起全校六分一的學生可以回校上面授課堂(本校以六年級生為主),其餘學生在家上網課。
一、二年級首次以zoom進行校本跨學科全方位學習活動(主題分別是「社區設施」和「交通工具」)。
1月30日學校第一次舉行zoom家長日。

2021
2月

家教會和校友會於2月6日聯合主辦冬泳籌款活動,由校長陳岡博士完成3.5公里的路程,為兩會共籌得超過二十四萬元,以支持學校的多元化學生活動。
教育局宣布2月19日起全校三分一的學生可以回校上面授課堂(本校以五、六年級生為主)。
社工與學生會聯合舉辦認識劏房講座和簡介迷你劏房模型比賽,除了得勝作品在校內展出之外,主辦活動的學生領袖還接受《公教報》訪問,並致函行政長官反映從活動體會到的劏房戶苦況,並就改善策略向政府提出建議。

2021
3月

本校學生參加「小行動・大溫暖」活動,製作電子和實體心意卡、拍片錄製鼓勵說話,送給受疫情影響的醫護人員、清潔人員及長者。
三及四年級的跨學科全方位學習活動(主題分別為「住在東區」及「從『太古』的發展窺探香港歷史」)首次以面授、錄影視頻及直播的混合模式進行,其中三年級活動首次以5G直播的形式進行。
首次在校園利用校本藝術創作進行拜苦路禮儀,並於耶穌受難日直播禮儀給在家的學生、家長和聖猶達堂及聖瑪加利大堂的教友。
學校部分學生參加校外足球活動的教練確診新冠病毒病,學生及家長在酒店檢疫隔離時,校方送上果籃打氣。

2021
4月

教育局宣布4月7日起全校三分二的學生可以回校上面授課堂。
創校以來第一屆(2019-21)學校慕道班同學於4月10日在聖猶達堂接受洗禮,成為天主教徒。

2021
5月

教育局宣布5月24日起全校學生可以回校上半天面授課堂。
學生議會接納校方建議優化學生會會長和學生議會選舉制度,廢除參選學生會會長參選人必須取得「提名委員會」最少一半委員提名的要求,將學生議會原有一半由校方委任校隊代表等出任的議席,改為每班學生選出的代表擔任,並將選民最低年級由四年級降至三年級。
梵蒂岡5月17日宣布教宗方濟各委任本校首屆畢業生(1972)周守仁神父為天主教香港教區下一任教區主教,全校翌日於周會中為周神父祈禱。

2021
6月

鑑於未能安排六年級生前往北京進行學習,學校在禮堂舉辦「北京利瑪神父墓園考察活動」,透過在禮堂豎立的模擬利瑪竇墓園墓碑和牌坊,讓學生透過預習大課以及現場考察活動,認識在中國傳教的耶穌會傳教士生平,了解其傳教精神以及為科技、文化所作的貢獻。
本校教師與中關村第四小學(北京姊妹學校)同工進行網上數學科觀課及評課專業交流活動。

2021
7月

第三屆學生會會長(2021-22)選舉按優化了的選舉制度舉行,由5M陳文澔同學當選。
生本科本跳級學習計畫第一次有六年級資優生完成中一躍進(英文科)課程。
學校首次為2014和2015年畢業生舉行「升中人生路」中學畢業分享會,邀請他們回母校分享,在六年中學生活裡如何活出小學畢業前所寫的「升中宣言」。

2021
8月

學校於禮堂舉行2021夏日抗疫音樂會,由第73屆香港學校音樂節的獲獎同學表演,吹管樂器表演生在透明擋板後面表演。
校友會英國分會正式成立,並在網上舉行第一次會員大會。

2021
9月

倫宗科與視藝科開始使用上午實體加下午Zoom混合模式上課。

2021
10月

學校首次為各校隊隊長和副隊長舉行共九小時的領袖訓練課程。

2021
11月

首次在校園舉行「諸聖節聖人裝束日」,學生反應踴躍。

2021
12月

12月4日,校長與泳隊學生及校友於淺水灣進行第二次冬泳籌款,建設擴增/虛擬實境設施,籌得超過$620,000。

2022
1月

管樂團、弦樂團和合唱團參加由華仁一家主辦的「華仁100+音樂節」,並於1月5日和6日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出。
1月7日,本校校友、天主教香港教區周守仁主教為本校五十周年校慶主持彌撒及小型開放日開幕典禮。學校同時舉行網上開放日。一周後第五波新冠疫情爆發,暫停面授課。

2022
2月

為期兩個多月的從肇輝臺舊校舍步行至百福道新校舍的校慶步行籌款結束,師生、家長和校友共籌得超過$82,000。

2022
3-4月

學校按政府宣布,於3月17日至4月12日「提早放部分暑假」,其中3月24日至4月4日照原定計劃以Zoom進行特別評估。4月25日起學生陸續回校恢復面授課堂,並要每天返學前做快速抗原測試。

2022
6月

六樓新增擴增/虛擬實境設施開始啟用,六年級學生得以在香港未與內地通關之前,以擴增實境模式進行以往每年在北京舉辦的「北京歷史文化課程」。

2022
7月

雖然有防疫限制,但應屆畢業生仍能於7月11日和12日在校園參加第一屆畢業營。

2022
8月

校長與剛離任的音樂科主席汪瑛瑛老師和新繼任人黃文龍老師一起於學校最後一個上課天表演一曲 “Where have all the teachers gone?” 因本學年共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教師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