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會所華仁小學畢業生特質、教師特質和家長特質

番禺會所華仁小學教師特質

Profile of the Ignatian Educator of PUAWYPS

番禺會所華仁小學畢業生特質

Profile of the PUAWYPS Student at Graduation

番禺會所華仁小學家長特質

Profile of the PUAWYPS Parent

1. 具備所需的智能

1.1. 能清楚地以中文(包括廣東話和普通話)或英文有效地與學生和同事溝通,支援發展兩文三語的校園語境,並有經常閱讀的習慣。

1.2. 透過肯定成就和建設性的回饋,支援學生學習和全人發展。

1.3.1. 引導學生在認識真理(包括各種知識)的道路上進步,並明白自己並非真理的最終來源。

1.3.2. 在教學時,能將愉快帶入學習中,並能將「依納爵教學法」的五個元素融入教學當中,即學生的背景脈絡、經驗、反省、行動及檢討。

1.4. 與同事一起推行跨學科學習,欣賞不同學習領域中的「美」及重視健康的生活習慣。

1.1 精通中文(包括廣東話和普通話)和英文,能清楚地表達自己和有說服力,並有閱讀中英文讀物的習慣。

1.1 按家中實際情況,透過對話和媒體為兒子提供兩文三語的語境,並有陪伴或鼓勵兒子閱讀的習慣

1.2 以實際行動,鼓勵兒子在學術和非學術範疇均衡發展,重視學習知識和技能之餘,不忽略品格培育,協助兒子在萬事萬物中看到真、善、美。

1.2 精通數學的基本知識和能力。

1.3 精通常識科(包括科學、科技和個人社會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的基本知識和相關能力,對社區、香港、國家和世界的發展有基本的認識。

1.4 在視覺藝術、音樂及體育方面有進步和有著持續不懈的喜愛。

1.5.1 採用的教學策略、評估設計和評估準則反映邏輯性和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性。

1.5.2 教學能結合智能和情意的學習,及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

1.5 具備邏輯性和批判性的思維能力。

1.3 問兒子需要思考的問題時,不滿足於「是/否」的答案,鼓勵他解釋理由,以支持意見;即使是非一般或看似沒有道理的看法,也給予機會解釋。

1.4 能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和有勇氣向兒子糾正自己從前錯誤的看法。

1.6.1. 相信未展示出自理能力的學生有發展這些能力的潛能,並給予他們相關的教導和機會。

1.6.2. 培養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以促使他們對學科作出深入的探究。

1.6.3. 適當地運用資訊科技和認知科學,以配合學生學習風格的方法教學,提升學習效能。

1.6 具備自我管理能力和運用資訊科技學習的能力

1.5 按學校的自理能力課程中需要家長合作的內容,在生活給予兒子機會運用自理能力,提供教導和鼓勵。

1.6 支持兒子運用資訊科技進行學習和負責任地與人溝通,同時平衡兒子與人面對面溝通能力的發展,和平衡以科技進行遊戲、學習和休息的需要。

1.7.1. 設計能令學生經驗學習樂趣的課堂和課業。

1.7.2. 引導學生對現存的認知架構之外的知識加以探究。

1.7對事物抱持好奇的求知態度。

1.7. 陪伴兒子在生活中探索新事物。

1.8.1. 從生活經驗培養反思的習慣,成為具有反思能力的人。

1.8.2. 透過同事和學生的回應,積極地反思評估個人的教學成效,以此態度成為學生的典範。

1.8.3. 願意與同事研究今日社會的最新需要,反思學校當前的政策、架構、課程和教學法,作出所需的改變,找出更能達到學校目標的方法。

1.8 具備反思的能力和已培養出反思的習慣。

1.8 兒子犯錯時,教訓或懲罰之前,提供空間讓兒子反思、悔過和定改。兒子有成就或感到喜悅時,勿只忙慶祝,亦鼓勵透過反思而感恩。

1.9.1. 鼓勵學生發展創意思維和想像力。

1.9.2. 如有需要,願意嘗試用非主流或非傳統的教學法去配合學生的非主流或非傳統的學習需要

1.9 在學習過程中善於運用想像力。

(與1.3、1.4和1.7相同)

2. 以禮和仁愛為個人導向

2.1. 尊重每一位學生是獨特、尊貴和有價值的,讓他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和愛護,感受到老師不單止是他學業上的導師,亦幫助他的全人發展。

2.1 尊重和喜愛自己,並接受自己為被天主及他人所愛。

2.1 令兒子明白家長欣賞家長自己的長處及了解自己的限制,並接受和喜愛自己,好讓兒子亦如此喜愛自己。

2.2 令兒子感覺他的價值不在於他的成就,而是在於他的存在。

2.2.1. 以禮對待同事、學生和家長,主動向他們打招呼,並以相互尊重的態度與這些持份者保持溝通,成為學生的典範。

2.2.2. 透過集體的或個別的照顧方式關懷學生。

2.2 以禮待人,主動向家人、鄰居、老師、同學等打招呼,尊敬父母和長輩,關懷比自己年幼者。

2.3 每天主動向家人、鄰居等打招呼,並尊敬自己的父母和長輩。如兒子不主動向家人、鄰居、老師、同學、親友等等打招呼,會提示和要求。

2.4 即使與他人意見不同,能堅持以禮貌和尊重的態度對待他人。

2.3. 經常提醒學生不應以功利主義為處世之道,自己為學校和學生慷慨付出,成為學生的典範。

2.3 在學校團體中是個慷慨付出的人。

2.5 為自己所屬團體或有需要的人慷慨付出,不計較報酬。

2.4.1. 以同理心和慈悲心對待同事、學生和家長,成為學生的典範。

2.4.2. 尊重不同的學生是不同的獨特個體,有不同的成長需求及能耐。

2.4 能以同理心和慈悲心對待他人。

2.6 以同理心和慈悲心對待家人、兒子的同學、他們的家長和社會上有需要的人,成為兒子的典範。

2.5 尊重生命和大自然,愛護環境,成為學生的典範。

2.5 尊重大自然和愛護環境。

2.7 給予兒子接觸和尊重大自然的機會,在家庭生活中實踐節能、回收和不浪費等愛護環境措施。

3. 對終身學習採取開放和勤奮的態度

3.1.1. 設計課堂令到學生必須主動參與學習,而不是被動接收資訊或知識。

3.1.2. 自動自覺地透過個人閱讀、進修和與相關專業人員合作的方式,持續地更新專業知識、教學內容和教學技巧,務求能更有效實踐學校的願景和使命,並且適應社會及世界的變化。

3.1 能自動自覺地學習。

3.1 在家庭生活中營造氣氛,令兒子對新知識和技能感到好奇,和按需要定立具體目標和獎勵,吸引他主動學習,而不會為他完成責任。

3.2. 對於學生的進步給予具體的讚美,同時也幫助學生面對自己的盲點,從而認知成長的障礙,反省個人的經驗,接受但盡量突破自己的局限。

3.2 能接納自己的長處和局限,並嘗試突破局限;有自信。

3.2 能按著兒子的成熟程度,與他分享自己的長處和局限,並顯示自己嘗試突破自己的局限。

3.3對兒子的進步給予具體的讚美,同時也幫助他面對自己的盲點,從而反思個人經驗,接受但盡量突破自己的局限。

3.3 鼓勵學生衡量過風險後作出嘗試,幫助他們從失敗中學習,並且能接受人類在追求卓越過程中的諸多限制。

3.3 不怕冒險,願意從失敗中學習。

3.4 與兒子分享自己害怕或不怕冒險的經驗,經驗當中的成長和如何從失敗中學習。

3.5能按著兒子的成熟程度,鼓勵衡量過風險後作出嘗試,幫助他從失敗中學習。

3.4.1. 透過課堂設計、功課和執行訓輔政策,促使學生負責任地運用隨著年歲增加的自由,並承擔自己學習和行為上的責任。

3.4.2. 讓每位學生負起他有能力完成的責任,盡量發揮他的天賦才能;學生未有機會發展潛能之前,不會否定他的能力。

3.4.3. 對於學生的勤奮和進步給予讚美或獎勵。

3.4.4. 協助學生認同「邁向卓越」不單指追求學業上的傑出,亦涵蓋包括服務上傑出的卓越人性。

3.4.5. 透過不斷評估目標、改善課程、教學法、專業發展和獻身教育的熱情,為邁向卓越作見證。

3.4 能認真地承擔起個人的責任,勤奮不懈,盡量發揮天賦才能,邁向卓越。

3.6對於兒子勤奮、進步及願意承擔起個人責任的表現,給予讚美或獎勵。

3.7透過讚美、獎勵、表達期望和親子活動,讓兒子明白「邁向卓越」不單指追求學業或體藝表現上的傑出,亦包括在服務上有卓越的品格。

3.5.1. 幫助學生察覺自己的感受,真誠地與他們溝通。

3.5.2. 對自己的感受保持察覺;當有負面情緒時,能恰當地控制或抒發而不發洩在他人身上。

3.5.3. 願意與同事建立/重建互信的文化,在教師團隊中能真誠地表達自己。

3.5 對自己的感受保持察覺,和在他人面前能真誠地表達自己,建立互信。

3.8對自己的感受保持察覺;當有負面情緒時,能恰當地控制或抒發而不發洩在兒子或家人身上。

3.9幫助兒子察覺自己的感受,移除妨礙兒子在家長面前真誠地表達的恐懼,建立互信。

3.6. 尊重並積極傾聽學生和同事的見解。

3.6 聆聽他人的見解時,縱然自己可能持有立場,亦能採取開放的態度。

3.10聆聽兒子或家人的見解時,縱然自己可能持有立場,亦能採取開放的態度。

3.7. 能與同事之間建立起有效率的共事關係,形成一個團隊,為學生的學習彼此合作,按每人的長處在不同的崗位以服務的精神分擔領導的工作,互相領導,共負責任。

3.7 具領導能力,帶領同級或低年級同學履行共同責任。

3.11 教導並給予兒子機會照顧弟妹或年少親友,培養他的領導能力。

4. 信仰與道德方面有成長

4.1.1. 基督徒教師願意與學生分享他們與耶穌建立了的關係,和信賴天主、跟隨祂的價值生活的經驗,投入校園信仰生活和禮儀。

4.1.2. 非基督徒教師持開放的態度學習福音價值,並在校園信仰生活和禮儀中表現對天主教信仰的尊重。

4.1 基督徒學生與耶穌建立了個人關係和跟隨祂的價值生活,信賴天主。非基督徒學生持開放的態度學習福音價值,並尊重造物主和天主教信仰。

4.1 基督徒家長以身作則,與基督徒兒子分享他們與耶穌建立了的關係,和信賴天主、跟隨祂的價值生活的經驗,帶領兒子投入教會信仰生活和禮儀。

4.2 非基督徒家長持開放的態度讓兒子學習福音價值,並在生活上和校園裡表現對天主教信仰的尊重。

4.2. 基督徒教師是個祈禱者,並能夠帶領學生祈禱。非基督徒教師在師生祈禱時表現尊重的態度。

4.2 願意成為一個祈禱者。

4.3 基督徒家長是個祈禱者,並和兒子一起祈禱。非基督徒家長願意就人不能控制的事情上,和兒子一起祈求、讚美和感恩。

4.3.1. 尊重學生的隱私,幫助他們建立同儕間互信的關係。

4.3.2. 對同事有誠信,不會談論沒有事實根據的謠言或是非,能在學校團體中與他人修和,成為學生的典範。

4.3 對他人有誠信,能在團體中與他人修和。

4.4 對子女和配偶有誠信,不會在家中談論沒有事實根據的謠言或是非,能與子女和配偶修和,成為兒子的典範。

4.4.1. 視自己的工作為服務,樂意與學生共處。

4.4.2. 願意分享靈修和成長經驗及個人的體會,願意陪伴同事及學生走他們的靈修和個人成長旅程。

4.4.3. 願意為其他有需要的人服務,陪伴他們,成為學生的典範。

4.4 是個願意為他人服務和陪伴受服務者的男孩子(Boy For and With Others)。

4.5願意和兒子一起為其他有需要的人服務,陪伴他們,成為兒子的典範。

4.5.1. 引導學生分析個人、他人和社會行為中隱藏著的物質主義、功利主義和享樂主義,支持他們活出與這些主義相反的正面價值觀。

4.5.2. 自己避免對物質生活的需求過度依賴,成為學生的典範。

4.5 具有與道德及福音的價值一致的良心,並隨時準備運用在其個人的生活中。

4.6 引導兒子避免受物質主義、功利主義和享樂主義的負面影響,鼓勵他們活出與這些主義相反的正面價值觀。

4.7自己避免對物質生活的需求過度依賴,成為兒子的典範。

5. 願意為公平正義而委身

5.1. 教師掌握社會與道德價值有關的客觀現況,透過反思經驗,培養學生相關批判性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認知,而不會盲從跟隨一些沒有客觀資料支持的社會問題看法。

5.1 對社會上與道德價值有關的主要政策和情況有基本的認識。

5.1 經常從道德角度與兒子討論社會時事。

5.2.1. 在公民和國民教育方面,鼓勵學生:

l 接觸香港社會、自己國家和其他國家的文化;

l 「真正地欣賞」這些文化中值得欣賞之處;

l 「具創意地以批判的眼光」看待這些文化。

5.2.2. 讓學生明白到自己在教師團隊中、在香港社會和國家層面,如何履行自己的公民責任。

5.2 在學校、社區和國家裡是一位有責任感的公民。

5.2 鼓勵兒子透過直接接觸,了解香港社會、自己國家和其他國家的文化,欣賞這些文化中值得欣賞之處,和明辨這些文化中的黑暗面。

5.3讓兒子明白到自己在社區、香港社會和國家層面,如何履行自己的公民責任。

5.3. 能正視辨識各種可能存在的偏見和成見,尤其是對不同特殊學習需要、性別、年齡、種族、社經狀況、智力的人士,並努力去克服。

5.3 能正視個人的偏見和成見,尤其是與不同的性別、種族、族群、宗教或不同的社經背景的同儕相處時,感到自在和願意從他們身上學習。

5.4 避免向兒子表達各種自己可能存有的偏見和成見,尤其是對不同特殊學習需要、性別、年齡、種族、社經狀況、智力的人士,並幫助兒子辨識這些偏見和努力去克服。

5.4. 學生能從教師身上或生活分享中看出教師對人性尊嚴(包括兒童)和環境的尊重。

5.4 對人的基本權利和環境懷有敬意和尊重。

5.5 兒子能從家長的行為看出家長對人性尊嚴和環境的尊重。

5.5. 履行對學生和同事所作出的承諾,誠實地與同事溝通。

5.5 誠實正直地生活。

5.6 履行對兒子和配偶所作出的承諾,誠實地與家人溝通。

5.6.1. 透過分析和反思,協助學生關心和服務學校裡和社會上的貧困者及被忽略的人。

5.6.2. 願意透過仁愛工作和和平行動為那些受到不公義對待的人(尤其是5.3所指出的)發聲,成為學生的典範。

5.6.3. 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才能時,並不純粹為了自己的益處,亦為裝備好自己去服務他人。

5.6 關心和服務貧困者及被忽略的人,願意為那些受到不公義對待的人發聲。

5.7 支持兒子關心和服務學校裡和社會上的貧困者及被忽略的人。

5.8 鼓勵兒子發展自己的才能時,並不純粹為了自己的益處,亦為裝備好自己去服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