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啟導新教師認識天主教和耶穌會的教育理念及具有本校特色的老師、學生和家長特質。
掌握最新的專業知識,並透過終身學習不斷尋求個人成長,在教學工作上追求卓越表現。
教師應在學科和教學法知識、專業技巧、態度和價值觀等各方面有充分的裝備以提升學與教的效能。
學校使成為專業學習的社群,藉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為學校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動力。
校本特色
校本化設計,切合實際需要
教師發展活動由學校內部教師發展組主導設計,根據本校學生特質、課程方向及教師專業發展階段量身訂造。
每年透過教師問卷、教學觀察及科組回饋,收集教師培訓需要,作為活動設計依據。
活動主題與學校周年計劃、課程改革、學生支援策略緊密結合,確保培訓具針對性與實效性。
多元化學習模式
活動形式涵蓋:專題講座、互動工作坊、同儕觀課、實地考察、網上課程等。
推動「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結合線上資源與實體交流,提升教師學習彈性與自主性。
鼓勵教師參與外部專業發展活動,並回校分享所學,促進知識轉化與擴散。
新入職教師支援制度
實施「師友計劃」,由資深教師擔任導師,定期與新教師會面,提供教學指導、行政協助及情緒支援。
安排「新教師入職培訓週」,涵蓋本校學校文化、教學資源運用、課堂管理技巧及評估方法。
重視價值觀、全人教育與國家安全教
教師發展活動融入生命教育、正向教育、國民教育及多元文化理解等元素。
推動教師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品格培育及社會責任感。
積極推動國家安全教育,安排相關講座提升教師對《基本法》、一國兩制及國家安全概念的理解。
鼓勵教師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品格培育及公民責任感。
教學交流及協作
推行「發展性觀課計劃」,鼓勵教師互相觀課並進行教學回饋,促進專業對話與反思。
推動教育創新與科技應用
定期舉辦AI教育、電子評估、STEAM教學、虛擬實境(VR)應用等主題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