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課程目標
  1. 配合教育局最新課程改革,開展本科課程,促進學生人文素養。
  2. 掌握個人身心與社群健康知識,培養自理及生活技能,建立健康態度並維持良好人際關係。
  3. 加強學生對《憲法》、《基本法》及國家安全的認識,理解香港與國家的憲制關係,培養守法及履行公民權責的知識。
  4. 培養學生掌握理財知識與技巧,建立正確金錢觀,並認識國家及香港的經濟發展。
  5. 增強學生細心觀察與數據分析能力,掌握識別地圖、多媒體資訊及運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技能。
  6. 培養學生尊重他人與同理心,以正面的態度面對自己的成長需要,建立正確價值觀。
  7. 強化珍惜地球資源與保護環境的知識,積極實踐綠色生活與可持續發展理念,履行環境保育責任。
  8. 培養學生資訊素養,關心古今世界和不同文化,並認識國家與世界的連繫。

本校的人文科教學,秉承教育局2025年《小學人文科課程指引》的精神,以學生的全人發展為核心,重視學生的人文素養、身心靈健康、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啟發學生具備邏輯批判與反思思維,培養他們尊重人權、關懷他人與環境,並承擔社會責任,成為具備同理心、倫理及全球視野的負責任公民。

  1. 教學理念
  1. 整合性認知與多元視野:融匯科學、科技及個人社會人文領域的基本知識,讓學生對社區、香港、國家及世界的發展有全面而基本的認識,培養全球與本土視野。
  2. 批判性與反思能力:鼓勵學生具備邏輯性和批判性思維,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能主動檢視、評估事實與價值,有助作出明智判斷。
  3. 文化與人格培育:倡導以禮待人,尊敬長輩,關愛弱小,培養學生從日常行為開始實踐同理心與慈悲心,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與社會責任感。
  4. 環境意識與倫理關懷:強調尊重大自然與環境保護,並培養對人的基本權利及道德價值的尊重,使學生成為有道德意識的守護者。
  5. 責任公民意識:引導學生認識社會政策及道德議題,理解自身在學校、社區和國家中應有的責任,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成為有責任感的公民。
  1. 教學理念
  1. 整合性認知與多元視野:融匯科學、科技及個人社會人文領域的基本知識,讓學生對社區、香港、國家及世界的發展有全面而基本的認識,培養全球與本土視野。
  2. 批判性與反思能力:鼓勵學生具備邏輯性和批判性思維,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能主動檢視、評估事實與價值,有助作出明智判斷。
  3. 文化與人格培育:倡導以禮待人,尊敬長輩,關愛弱小,培養學生從日常行為開始實踐同理心與慈悲心,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與社會責任感。
  4. 環境意識與倫理關懷:強調尊重大自然與環境保護,並培養對人的基本權利及道德價值的尊重,使學生成為有道德意識的守護者。
  5. 責任公民意識:引導學生認識社會政策及道德議題,理解自身在學校、社區和國家中應有的責任,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成為有責任感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