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的話
各位家長、同學:

最近,我看到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先生的一席話,引發我對教育本質的深刻反思。他提醒我們:「人生沒有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這句話,為我們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對他而言,「問題」是自我探索的起點。
問題是成長的起點:實踐「反思」與「批判性思考」
多數人嚮往成為一路順遂、成績滿分、毫無偏差的「A級學生」。然而,高校長認為「問題」正是自我探索的起點。一個沒有問題的人生,意味着停止探索、停止成長,也停止認識自己。這份精神與耶穌會教育原則不謀而合,我校致力培養學生具備「反思」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正如高校長所說,當面對問題、必須做出決定時,正是「自我認識的時候」。在華小,我們鼓勵孩子們不畏懼挑戰,學會將每一個難題視為一次自我認識與成長的契機,並在每天放學前的「反思」環節中,檢視自己的選擇與行動。

學習的「兩把尺」:平衡與長跑的智慧
高校長將人生比喻為一場騎腳踏車的旅程,關鍵在於保持平衡。他提出了做抉擇的「兩把尺」:
-
這個機會能否讓我善用過去的經驗與能力?
-
我能否在這個機會中學到新的東西,接觸不同的人與事?
這兩把尺的交集,便是高校長所推崇的「B學生哲學」——代表一種Balance(平衡)的生活態度。成績雖然非滿分,卻能保有餘裕去探索人生的其他方向,從而長期保持穩定的表現。這份平衡的智慧,正是我們實踐「禮仁勤信」校訓的基礎。我們鼓勵學生發展「多元智能」,在追求學術卓越的同時,也能透過豐富的課外活動、體育與藝術,培養「仁」愛之心、「勤」奮之態,並建立「自理」與「自信」,懂得如何在多重角色中找到平衡。

超越個人:實踐「為人服務」的耶穌會精神
高校長強調,選擇的關鍵不在於比較哪裡更好,而是確認自己想在哪裡成長。而這種成長,最終指向一個只有「你」能解的獨特問題——「世界上一定有某一個問題,只有你能解決」。
這讓我們思考,身為華仁仔,我們能為社會解決甚麼問題?華小的教育,特別重視「服務學習」。從校內服務,到校外服務;從全級服務活動,到培育成為學生會、學生議會的成員及關社團員,我們積極推動學生本着基督精神,服務他人。這正是耶穌會教育的教育中Boys For and With Others的精神。我們鼓勵孩子們超越自身的「A級分數」追求,將目光投向貢獻社會的層面,擔當責任,並以「信」德與同理心,去回應那個只有自己能解決的生命之題。
願我們的學生,在平衡中找到自我,在服務中實踐成長,成為一個能「承擔責任,邁向卓越」的華仁仔!
周秉濤校長
2025年11月3日
各位同學:

美國散文家拉爾夫·華爾多·愛默生曾說過:“Do not go where the path may lead; go instead where there is no path, and leave a trail.”Ralph Waldo Emerson這句話道出了創新與突破的真諦。然而,實踐起來並不容易,因為我們往往習慣安於現狀,隨波逐流似乎是最輕鬆的選擇。唯有認真反思,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才能真正實現改變,為自己的生活和社區帶來積極的影響。
在成長過程中,我希望你們能在學術、課外活動、靈性發展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這些經歷不僅能幫助你們發掘自身潛能,更能為未來做出貢獻奠定基礎。唯有擁有遠大的志向,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有所建樹。生活雖然充滿挑戰,但我希望你們能以信心和毅力去迎接並戰勝這些挑戰。

我們的學校致力於培養每位學生勇於嘗試、敢於創新的精神,這也反映在我們的願景、目標和校風中。我們希望你們能在校園生活中積極探索,學以致用,堅持追求卓越。同時,當你們面對挑戰或失敗時,能從中學習,塑造堅毅的品格。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請保持開放的心態,願意虛心學習,與他人合作,從彼此的經驗中汲取智慧。記住,真正的成功不僅來自個人努力,更來自團隊合作與彼此扶持。
此外,還有適應力與應對挑戰的能力,使你們成為有原則、自信的年輕人。這些特質的養成,部分來自我們精心設計的輔導與師長的支持,部分則來自你們積極參與校園的活動。我們提供多樣化的課外活動,鼓勵每位同學發展自己的興趣,學習新技能,展現自己的才華。
透過校內及校外的服務學習,我們提倡慷慨的精神與公民責任,培養你們關心他人、服務社會的價值觀。我們鼓勵男生以仁慈、體貼和同理心對待他人,並積極參與建立一個快樂而包容的校園社區。這不僅是對個人成長的鍛煉,更是對社會的責任感的實踐。

同學們,通往成功的道路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遇。我希望你們能夠勇敢地開創屬於自己的道路,留下屬於自己的足跡。秉持學校的核心價值,努力追求卓越,並透過團隊合作與服務,為自己、為社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謝謝!
祝
突破界限、發揮潛能﹗
周秉濤校長
2025年1月24日
校長的話 - 2024
我擔任華小校長已經快一年了。回首這段日子,我面臨了許多新的挑戰和任務。校長就像一位船長,在教育的未知海域中引領整個學校航行。作為船長,我需要確立航向,面對風險和挑戰,為學生和教職員提供方向和支持,確保學校團隊的協調合作。
作為新世代的校長,我面對的挑戰比以往更大。因此,我必須懷有追求卓越的理想和追夢的勇氣,肩負起重任。在這個充滿變革和創新的時代,我致力推動學校發展,確保學生獲得高品質的教育,為他們的未來做好準備。

曾經有位校長告訴我:「做校長要有大局觀,能顧全大局便可以。」在擔任這職位的一年中,我深刻領悟到,作為學校領導者,除了要高瞻遠矚,更要理順細節。正如上文所言,校長如同船長,需與船員並肩合作,充分準備。因此,我會審視各細節,與教師和職工緊密合作,使學校運作與整體發展方向相融,增強團隊歸屬感,共同排難解紛,確保計劃順利推進。
在這段日子裏,我特別感謝勞伯壎神父的領導。他在華小服務超過20年,從校董到校監,一直默默為學校的福祉付出,與歷任校長合作無間。我在華小服務的七年裏,勞神父一直陪伴我成長,新學年他將擔任神師,繼續栽培學生及教職員的身心靈。勞神父對教育的熱情和對學生的關愛,讓我深受感動。每當我面對挑戰時,他總能給予我寶貴的建議和支持,讓我更有信心迎接未來的挑戰。
同時,我也感恩華仁擁有一群勤奮的工友、謹慎的文職人員、敢於挑戰的資訊科技團隊、專業又具幹勁的教師,以及勇於承擔責任的中層同事。正是有了他們的支持和努力,我才能無後顧之憂地追逐夢想,把美夢化為現實。他們每一位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無論是課堂教學、行政管理還是技術支持,都展現出卓越的能力和勇於承擔的精神。每天看到他們的努力,讓我心中充滿了動力和感恩。我衷心感謝他們的辛勤付出,這份團結和協作的精神是我們學校不斷前進的基石。我相信,只要我們繼續攜手並肩,未來的路將更加美好。


校長的話 - 2023

大家好﹗我是周秉濤,自2023年9月1日起擔任番禺會所華仁小學的校長。我感到十分榮幸能為這所學校服務,並與學校教學專業夥伴,以及各位家長共同努力,促進每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這實在是一份天主恩賜予我的機緣,也是一份榮幸,更是一份責任。我感謝番禺會所和耶穌會一直以來對學校的支持和認可,同時也感謝家長們在家中的積極配合,支持學校的各項措施,並協助孩子的學習,誘導孩子發掘潛能,展現才華。我還要特別感謝學校優秀的教師團隊,他們都具備刻苦、創新的精神和認真的教學態度,這讓我對未來充滿期待和憧憬。

我們華仁小學的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表現一直都非常出色!這都歸功於家長和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為了讓孩子能夠快樂學習,我將致力於創造優良的學習環境,並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凝聚各持份者的力量,培育更多未來的領袖。
作為校長,我的責任是領導學校的發展。然而,我不可僅僅為了創新而創新,我必須清楚瞭解學校的核心價值觀和學生的成長需求,才能開拓新的道路,具備前瞻性和膽大心細地朝著下一個五十年邁進。我殷切盼望每位家長和教師都能攜手合作,懷着共同的夢想和教育願景(Dream),以絕不放棄的精神(Never give up),積極地為實現夢想而付諸行動(Action),冀令共同夢想可成真。儘管我們可能會面臨各種挑戰,但我願意帶領團隊,克盡己任,夥同家長以最大的努力,使每個孩子都能夠培養出二十一世紀所需的能力,讓他們的「小宇宙」不斷擴張。

我個人的理念是將華仁小學打造成最幸福的地方,「愛學生、愛同事、愛學校、愛自己」是我的個人理念。回顧我的教育事業,大學畢業後,我曾在一所非天主教學校任職。身為香港華仁書院的舊生,我離「家」達十九載,由於天主的呼召和付託,促使我於2017年回到了我的「家」,尋回我的「根」,這讓我內心滿載感激和喜悅。

想回華仁小學不僅牽動我個人的心念,也與個人的信念和核心價值息息相關,而這些重要的價值是來自耶穌會教育的精華。這幾年在華小團體內,我更深深體會到:我必須好好鞏固這些信念和價值,並轉化為動力,信靠着主賜的力量,勇敢前進!耶穌會及天主教教育所追求的,並非一朝一夕可達成,也非靠幾個人的努力就可完成,而需靠全體家長、校友及師生共同協作,點滴匯聚,一步一腳印,方能成就璀璨的未來。我誠心邀請您們一起攜手並肩,共同為我們的幼苗而付出心力,打造一個優秀的學習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