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組目標
-
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個性、能力與興趣,持續探索自己的夢想,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
-
培養學生高層次思維技巧、創造力、個人及社交能力、解難能力、明辨思考能力及領導才能。
-
發掘及培養資優學生不同方面的天賦。
2. 課程特色
資優教育的信念是每個學生均有不同的潛能和特質,若得到適切的發掘和培育,將較有機會展現卓越的能力。
普及資優教育的課程及推行方法,使所有學生(不僅僅局限於資優學生)受惠,並提高普及教育的質素 。
根據教育局在2000年擬定的資優教育的三層推行模式,層次不同,服務對象亦有所不同﹕

第一層1A(全班式)
對象: 所有學生
-
根據校本開發的學科「分層能力框架」,透過共同備課訂定教學目標、為課堂設計不同層次的提問、工作紙、評估等,並於評估及測考運用「分層能力框架」自擬基礎、進階及高階評估題目,藉以照顧班上不同能力的學生。
-
在各學科的課程滲入資優三元素,包括高層次思維技巧、創造力和個人及社交能力。
-
根據「分層能力框架」,建立分層能力自學電子平台(Edventures),讓學生按照個人學習進度完成鞏固或自學。
第一層1B
對象: 在某學科或特定範疇表現較突出的學生
-
一至三年級設AB學教評政策
-
增潤及延伸科目(中、英、數、常)的課程內容
第二層2C(抽離式)
對象: 某學科成績優異、智能優異學生
- 生本科本跳級計劃(加速課程)
第二層2D(抽離式)
對象: 在校內或校外表現出與某專門範疇有關的卓越能力或濃厚興趣
-
以反思能力為本的抽離式生涯規劃課程
-
各學科或範疇相關的課外活動/校隊(詳見下表)。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提出每一個人都賦有這八種智能,分別在於每個人在各種智能範疇中都有其強項及弱項,而他相信每種智能,都可以透過持續的學習或訓練,從而到達一定的水準,而本校的課外活動根據八大智能作出規劃。

第三層(校外支援)
對象: 特別資優需要
| 校外資優培訓課程 |
資優教育學苑課程 香港中文大學資優課程 資優教育基金校外進階課程 網上資優課程 |
| 由教育局資優教育組舉辦的全港性比賽 | 中國語文菁英計劃 |
3. 學生活動花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