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課程目標

 

  • 擴闊學生的藝術視野,引發他們的創意潛能。

  • 透過跨科組協作,提升學生不同的思維能力。

  • 發展多元化的評估,培養學生對藝術的鑑賞力及自學的能力。

 

 

2. 教學理念

 

  • 經驗學習
    本科的單元設計切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及需要。在創作的過程中,學生都要經過不斷的探究、試驗和修訂,這些都能培養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提升學習的興趣。

  • 作為學習的評估
    本科採用與教學內容一致的評量方法來檢驗成果,再根據回饋調整教學,從而確保教學品質的持續提升。

  • 多角度學習
    透過各校本單元,讓學生從藝術的創作過程中去認識不同地方的文化特色及風俗習性,亦從中鼓勵學生多關心身邊、社會、國家的人和事,進而服務社會,貢獻國家。

 

 

3. 課程特色

 

  • 本校視藝科學習重點之擬訂乃根據教育局課程指引,於各級、各單元,以至各課題進行課程規劃,令學習重點切合學生的能力、需要和興趣。

  • 校本課程方面,本科於全校進行校本單元教學,每單元均設校本教材及工作紙,讓學生對美術知識、創作及藝術情境各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 課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互相關連,課題中亦會舉出視覺元素或組織原理於生活中的應用例子。

  • 本校的視藝科以進展性評估的形式按單元進行,根據視藝作所品的表達的整體表現、創意、課堂所學習的知識、能力和技巧的運用作評估,加上進評工作紙或小畫簿練習,以實踐多元化的評估。

  • 除創作美術作品外,本校的視藝課程於每課題均設工作紙或小畫簿練習,以促進學生對美術知識及創作技巧的掌握。

  • 為使畢業生能更有效適應中學視藝課程,本校於六年級下學期特設中小銜接課程,旨在加強中、小學視藝科課程的縱向聯繫,在課程設計上作出適當的配合,為學生提供連貫的學習經歷。

  • 於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方面,學生會根據自行搜集得來資料進行創作意念的發展及探索,按其個人的能力及喜好,發展成美術作品。部份課題更設分層工作紙,以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

  • 各級設有以虛擬/擴增(VR/AR)實境作為學習情境的課程內容,進行以學科、年級及學習周為單位的課程規劃、教學及評估,提供具互動性的學習環境,促進學與教效能。

校本單元
共同備課
課堂隨影
課堂隨影
課堂隨影
課堂隨影
課堂_小畫簿練習
課堂_小畫簿練習
課堂_小畫簿練習

 

 

4. 學習設施

 

  • 本校設有視藝室,讓高年級同學能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中進行視覺藝術相關的學習。

  • 各樓層均設作品展示板,校外亦設作品展示箱。除讓學生欣賞同儕的佳作外,亦可相互觀摩學習。

視藝室
校外展示箱作品
校外展示箱作品

 

 

5. 學生作品/活動花絮

  1. 未來新生家長日展覽

  1. 【Hats On!全城帽動  帽子設計比賽】

  1. 香港花卉展覽(花展)賽馬會學童繪畫比賽

  1. 課外活動

 

 

學生作品

  1. 一年級學生作品

  1. 二年級學生作品

  1. 三年級學生作品

  1. 四年級學生作品

  1. 五年級學生作品

  1. 六年級學生作品

 

活動花絮

  1. 作品展覽

  1. 校外比賽

  1. 課外活動

 

 

7. 科組成員

 

科主席(盛麗玉老師)、副科主席(陳國豪老師)、科任老師(簡淑賢老師、黃嘉希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