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組目標

 

  1. 營造普通話、英語及外語等學習語境,協助學生更有效地在不同的語境下靈活運用所學語言。

  2. 擴闊學生視野,加深學生對中國及其他國家的認識。

 

 

2. 課程特色

 

學校兩文三語組以「家校生協同」為核心,營造實用性與趣味性兼備的語言環境。

學校層面,每周三、四定為全校的「國際語言日」,當天校園內從班主任課、到小息午息交流、校園廣播、放學反思等,均要求師生以國際語言溝通,營造沉浸式語言環境;同時,學校額外聘請具多年外語教學經驗的專職導師,針對法語與非洲語這兩門特色語言,在周會及 OLE(其他學習經歷)時段設計校本外語學習課程    教學中會融入法國童話故事、法國傳統遊戲、非洲傳統歌謠等等,學生透過日常對話場景、卡片遊戲、情景模擬等形式,讓原本陌生的語言變得生動易懂,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層面,本校設立「語言大使」制度,選拔出普通話、英語、法語三類大使。這些大使經簡單培訓後,不僅是教師的「小助手」,會協助籌辦各特別室的外語活動、聖誕市集部分攤位、擔任周會主持等活動,還會主動在小息、午息時,與同學用目標語言進行簡單交流,例如分享一句英語諺語、一段法語日常對話,成為校園內活躍的「語言傳播小使者」,帶動整體語言學習氛圍。

 

家長層面,本校組建「家長語言大使」團隊。這些家長需提前與學校溝通交流主題,準備簡單的對話素材,定時在操場、不同樓層等學生常活動的區域,與學生進行輕鬆互動——比如用英語聊校園趣事、用普通話分享小故事,既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的基礎表達,又讓家長親身參與孩子的語言學習過程。​

 

整體而言,本校兩文三語組透過多場景、多角色的聯動,讓語言學習跳出課本,融入校園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也構建出家校共育的良好語言教育環境。

 

 

3. 活動花絮

 

全校全年國際語言日貼紙數量最多的三十位同學,可以享由校長、老師和家長預備的一餐。
學生排隊跟家長語言大使以普通話及英語聊天。
學生排隊跟外籍老師以法語及非洲語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