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課程目標
-
培養普通話聆聽、說話、朗讀、拼寫等語言能力,以及自學能力;
-
增進與本科有關的語言知識,以及對中國文化的認識;
-
提高對本科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
透過課堂活動、校內、校外比賽,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
-
藉着與品德情意或中華文化相關的課題及活動,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
2. 教學理念
-
以學生為中心,注重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對普通話的興趣和自信心。
-
課程設計應以聽、說為主,讀、寫為輔,通過生活化的情境和互動教學,讓學生在真實語境中學習普通話。
-
老師應採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如課堂遊戲、角色扮演、小組活動等,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
課程目標不僅限於語音和詞彙學習,更應培養學生的文化認知能力,讓他們在語言學習中了解中華文化,從而建立正向的語言態度,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3. 課程特色
-
小一至小五課文內容以生活應用為主,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課文和話題。在說話、聆聽活動方面着重應用、趣味,讓學生能運用課文的主題詞彙、句式和表達方式應用於實際生活中。為增進語音知識,更有效鞏固所學,一至五年級採用校本作業,內容涵蓋聆聽和拼寫範疇,作業採用「螺旋式」設計,根據年級逐步提升學生的聆聽和拼寫能力,小一、小二學習聲調、聲母、韻母,初步掌握整套中文拼音系統;小三、小四重溫小一和小二所學,深化鞏固,加強記憶;小五分辨語音難點,尤其是粵方言區學生的難點,提高拼寫能力。整體設計包含豐富多樣的練習形式,並以螺旋式方式,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聆聽和拼寫能力。
-
六年級普通話課程採用校本教材,結合活動導向教學,著重真實語境的語言輸入,圍繞北京的衣食住行、科技文化等主題,並與每年五月舉辦的北京歷史文化科技課程互相配合。學生先在港完成部份的課程,前往北京後在每個真實景點中完成學習任務,體驗國家文化與科技發展,並了解耶穌會傳教士訪華足跡及在中國文化和科學發展史上的貢獻。行程還包括與姊妹學校交流,通過互動深化文化理解與語言運用能力,將課堂所學靈活應用於實踐中,實現學習與體驗的結合。
-
校本作業、課程和課堂花絮
-
小一至小六普通話校本作業/課程






-
課堂花絮
分享照顧植物的心得。
與同學分享最喜愛的書籍。
齊來背誦標調口訣。
運用平板電腦學習。
課堂遊戲獲勝後喜笑顏開。
寓學習於Kahoo遊戲。 -
六年級北京歷史文化科技課程花絮
-
4.國際語言日活動花絮
-
為了培養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感、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加強校本價值觀教育,以及提升學生聆聽及說話的能力,每逢星期四國際語言日早會,由普通話老師與普通話大使擔任國際語言日早會主持和領禱員,分享與國家安全及與價值觀教育相關的主題,如中國農民豐收節、國民身分認同、國家憲法日、尊重、五四青年節等主題。






-
此外,每逢星期四午息時段舉辦普通話活動,由普普通話老師與普通話大使帶領活動,如認識及體驗古代玩具、傳統手工藝製作、朗誦與背誦經典詩歌、WordWall語音小遊戲、語音大比拼、中華棋藝活動、經典影片欣賞等。






5.校外比賽
-
為了提升學生的普通話能力及語言表達技巧,以及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增強自信心,鼓勵及推薦學生參加校際朗誦節、全港中小學普通話演講比賽、「中華盃」全港中小學中華文化普通話比賽、「小嘴巴·說大道理」―香港電台廣播劇比賽、「曾憲備全港少兒普通話朗誦比賽」等。
-
比賽花絮
香港電台普通話台《學生普通話廣播劇-小人類,大世界》
校際朗誦節
全港中小學普通話演講比賽(決賽)
全港中小學普通話演講比賽(決賽)
6.學生作品
-
五年級番禺尋根探古歷史文化科技課程,學生用普通話介紹一道番禺菜式
7.自學園地
-
教育局教育多媒體 - 互動遊戲
https://emm.edcity.hk/interactivegames?bpmf -
樂在普通話智能測試系統
https://www.oupchina.com.hk/zh/pth-speak-access -
燦爛的中國文明
https://chiculture.org.hk/tc/china-five-thousand-years -
成語動物園普通話版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rQHAZUmX47a5ZwN6syYCOWy0VmFnNhdb -
香港電台普通話台
https://www.rthk.hk/radio/p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