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課程目標
2. 教學理念
3. 課程特色
4. 與關注事項有關的項目
5. 宗教氛圍
-
天梯油畫---天主創世的偉大及美善
天梯「七天創造天地」油畫,這條學生上落的主要樓梯叫「天梯」,經過每層會看到的大型油畫,按聖經記載天主七天創造宇宙萬物的經歷。最初
大地還是混沌空虛,深淵上還是一團黑暗。(創1:2) 第一天
天主說:「有光!」就有了光。天主見光好,就將光與黑暗分開。天主稱光為「晝」,稱黑暗為「夜」。(創1:3-5a) 第二天
天主造了穹蒼,分開了穹蒼以下的水和穹蒼以上的水。天主稱穹蒼為「天」。天主看了認為好。(創1:7-8a) 第三天
天主說:「天下的水應聚在一處,使旱地出現!」事就這樣成了。天主稱旱地為「陸地」,稱水匯合處為「海洋」。天主看了認為好。(創1:9-10) 第四天
天主說:「在天空中要有光體,以分別晝夜。」…天主於是造了兩個大光體:較大的控制白天,較小的控制黑夜,並造了星宿。…天主看了認為好。(創1:14,16,18b) 第五天
天主說:「水中要繁生蠕動的生物,地面上、天空中要有鳥飛翔!」…天主看了認為好。(創1:20,21b) 第六天
天主說:「讓我們照我們的肖像,按我們的模樣造人。…你們要生育繁殖,充滿大地,治理大地,管理海中的魚、天空的飛鳥、各種在地上爬行的生物!」…天主看了他造的一切,認為樣樣都很好。(創1:26,28,31a) 第七天
天主造物的工程已完成,就在第七天休息,停止了所作的一切工程。天主祝福了第七天,定為聖日。(創2:2-3a) -
馬賽克
這幅馬賽克壁畫是「聖三環視華小學生及校友在世上活出畢業生特質」馬賽克壁畫。壁畫上有一個願意為他人服務、關心弱小的男孩子,展現出華小畢業生特質。
馬賽克
馬賽克 -
聖母像
聖母像從肇輝臺舊校舍一直保守著華小的每一位學生,別具意義。
-
辨善惡跳飛機
懷舊的跳飛機遊戲加入宗教元素,加深學生跟隨主的心。 -
耶穌會足跡
-
耶穌會會祖聖依納爵(St. Ignatius Loyola)三十三歲時才開始正式在學校讀書,跟孩子們學拉丁文,提醒老師從孩子角度看「學習」。
https://www.amdgchinese.org/?page_id=5522
-
浮雕展示聖依納爵在給予少於二十四小時通知下,派遣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is Xavier)到亞洲傳教,最後卒於中國上川島。方濟各忠於使命的精神值得教師學習。
-
三樓教員室大門的左邊有義大利耶穌會士利瑪竇神父(Fr. Mateo Ricci SJ)與右邊明朝禮部尚書兼大學士徐光啟的文化交談的畫像,提醒老師幫助學生與不同文化交談的重要性。
-
浮雕左邊的潘佐治神父(Fr. George Byrne SJ)為首的愛爾蘭耶穌會士於1926年抵港,在港大建立利瑪竇宿舍,並於1971年由最右邊的校監巴烈德神父(Fr. Cyril Barrett SJ)與番禺會所創立本校(巴神父亦於1967年社會動盪之際重建利瑪竇宿舍)。右邊第二位是連民安神父(Fr. Joseph Mallin SJ),是一位從孩子角度做教育工作的創校校長。這些在香港經歷困難考驗後創立教育事業的耶穌會士,提醒教師教導學生為了夢想不怕冒險,能從失敗中學習。
-
位於地下飲水機位置的「心靈甘泉」,意念源於耶穌會的靈修---意識省察。耶穌會重視個人靈修,鼓勵學生透過自省懷有感恩的心,並在萬事萬物中尋找天主。
-
-
小聖堂
小聖堂不設座位,學生席地而坐,中央圖案是耶穌會的會徽。學生可以在此看著與大自然有關 的視頻,聽著反思的音樂,祈禱、靜思或看宗教書籍。
-
小聖堂耶穌會聖人及創校神父彩色玻璃窗
小聖堂兩旁牆身安裝電燈照明的五位耶穌會聖人及創校校長連民安神父彩色玻璃窗。
-
馬槽
每年將臨期至聖誕期都會設置馬槽,讓學生感受耶穌降生的平安和喜樂。
6. 信仰小團體
- 基督小勇兵
對象
已領洗的公教學生(P.4-P.6)
簡介
校本特色的信仰制服團隊,設考章制度,並透過不同形式的活動認識基督,包括:讀經、默觀祈禱、分享、遊戲、生活實踐等。
- 初領聖體道理班
對象
已領洗而未接受初領聖體聖事的公教學生(P.3-P.6)已領洗而未接受初領聖體聖事的公教學生(P.3-P.6)
簡介
課程讓公教學生明白聖體聖事是耶穌基督藉着所祝聖的餅酒,賜予人生命之糧,使人在教會內與祂共融合一。
- 親親小耶穌
相片1-12對象
P2學生
簡介
本校為低年級設立的信仰小團體,透過祈禱、聆聽聖經故事、配合主題的遊戲和小手工,使團體成員學習耶穌基督的良好榜樣,在生活中愛主愛人。
7. 信仰培育及福傳
8. 科組成員
9. 認識耶穌會會祖聖依納爵
10. 相關網站
